eID的作用说明及好处
eID(Electronic Identity),中文名为“电子身份证”或“网络电子身份证”,用于在网络远程证实个人真实身份。
操作方法
- 01
eID是以密码技术为基础,以智能卡芯片为载体,由公安部门签发给公民,能够在不泄露身份信息的前提下,在互联网上远程识别身份、普适性的网络电子身份标识。
- 02
eID作为公安部公民网络身份识别系统颁发的,用于公民在网上验证其真实身份的网络身份标识,具有权威性、安全性和公信力,可满足公民在网络交易、虚拟财产安全保障及个人隐私保护等方面的迫切需求,大幅提升公民网络活动的安全感,并且将推动越来越多的政府服务、民生服务、商业服务通过网络方式公开提供,给公民带来很大便利的同时有效降低了各类机构的服务成本,为公共资源的信息化、高效化、合理化配置提供支撑。
- 03
“网络身份证”并不是像“居民身份证”那样的证件,而是搭载在一张银行卡的芯片上。虽然看上去与普通的银行卡没什么区别,但当工作人员将搭载了“网络身份证”的银行卡放在读卡器或智能手机背面读取,不需要在网上提交自己的姓名、住址、电话、身份证号码等个人信息,就能方便地进行网上购物,物流状况也一目了然。
- 04
可以用于网络交易平台、第三方支付、社交网站、网络电子政务平台、公共服务平台等所有涉及资金安全、财产安全、个人隐私的互联网应用。
eID的好处
- 01
防止身份盗用 eID在签发过程中经公安部门审核,可以确认个人身份的真实性和eID载体的唯一性(每位公民只可以选择一个智能芯片卡加载eID)。当使用eID进行网上实名认证时,基于eID卡内芯片密码运算及个人输入的校验码实现高安全性的个人身份验证,可以有效防止个人身份信息被盗用进行实名注册等情况的发生。
- 02
隐私保护 没有eID:很多需要实名的网站,在注册时需要用户填写一些个人隐私信息,例如身份证号、学号、家庭住址等。但是网站可能并不可靠,或许被黑客攻破获取,或许被网站非法出售,造成隐私的泄露。 有了eID:只凭姓名和eID,不需要其他个人隐私信息,就可以在实名的网站完成注册,而真实的个人信息保存在公安数据库中或是其托管的数据库中,网站是看不到的。网站将eID提交给公安数据库进行查询,返回结果仅是状态信息,即此人是否真实存在,以及eID是否有效,结果中并不带有任何姓名、身份证号等个人隐私信息。这样既达到了实名的真实性要求,又达到了保护个人隐私的目的。假如旅店业等都采用eID模式,那就不需要出示身份证复印件、不需要提供个人身份隐私,其他人也不可能因为知道身份证号码而去查询其航班行程、所住旅店等。做到真正的隐私保护。由于eID是通过密码技术来将个人的身份与后台数据库关联,身份会被唯一认定,理论上很难被假冒。
- 03
安全保障 没有eID:经常发生QQ号被盗、Q币被盗、网上购火车票账户被抢注等情况,导致冒充QQ好友诈骗、冒用他人身份进行交易等;账号追回手续非常复杂不说,也不安全。例如对于实名注册的网站,很多时候是需要通过提交身份证扫描件的方式找回密码,但是此过程并不安全,原因如下:(1)网站客服无法证明提交的身份证扫描件的是本人;(2)提交给网站的身份证扫描件可能被窃取或泄露,其他人凭此可以在网络上进行其他恶意行为。 有了eID:如果发生网络账号被盗情况,只要eID还在用户手上,就可以立即重置密码,因此账户就没有被盗用买卖的空间了。还可以规定关键操作必须使用eID,如网络上的买卖行为必须插入eID,这样即使密码被窃取,也不会造成损失。
- 04
高度可信 没有eID:如果身份证丢失,因为身份证缺少注销功能,即使挂失补办了,社会上可能还会有两个身份证在流通。 有了eID:eID具有唯一性,需要联网认证,申领了新的,旧的就自动被注销而无法再使用,因此eID持有者被认定为是可信的。而且由于eID具有PIN码,别人捡到也无法使用。eID本身采用先进密码技术,重要信息在key中物理上就无法被读取,因此无法被破解。 当然,并非所有网站都需要使用eID,eID的使用范围主要是当前已经实名制的网络服务,如新浪微博的加V认证等,原本就已经实名制,eID只是使其认证更加可信,防止他人仿冒。另外eID的使用凭用户自愿,并非强制使用。但是未来eID将在全国推广,而且具有如此明显的优势与好处,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用户选择eID,也会有越来越多的网络服务集成eID,共同构建安全可信的网络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