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相机拍好相片的8大技巧
操作方法
- 01
现在的数码相机功能越来越强大,有些功能甚至是专业级光学相机都不具备的,譬如说白平衡调节、包围式曝光、场景模式拍摄、多点区域评价测光、多点对焦及偏移对焦等等,而且自动曝光功能也越来越强大和完善,所以从道理上推论,似乎用数码相机拍出好相片是理所当然的事,但是实际上并非如此容易。要想拍出更多一点好相片,尤其是在恶劣环境条件下拍出好相片,这有赖于你对你的摄影器材熟悉和深刻了解,能做到扬其长而避其短,还需要有点摄影基础知识和美学修养,更重要的是还需要有长期经验的积累,功力才会自然生成,所以并非垂手可得的易事。下面一些简单方法;对于还在摸索经验的朋友也许有点参考价值。 1、多拍精选 “多拍”,就是多实践、多积累经验。从具体来说就是不妨多试试镜头,以多为胜、多中选优,或者在探索出最优方案后重新精心拍摄某一场景。这是一个笨招,但确是充分发挥数码相机优势的绝招,光学相机摄影友是没法学的。光学相机摄影要用底片,当场没办法知道拍得满意不满意,要洗出来才知道。以多为胜吧,必然要浪费大量底片,成本太高,所以光学摄影友往往是惜“镜”如金,轻易不按一下快门的,及至精思细量地抓住镜头再拍上一张,回去冲洗后才能知道结果,如果不够满意那就难了,时过境迁想补救已来不及了,所以资深影友常常感叹光学摄影是门充满遗憾的艺术。 数码摄影则不同了,可以播放观察,不满意删除重来就是了,这就是数码摄影的一大优势。所以建议您先确定一个专题,围绕专题选定若干个场景,每个场景先围着它转几圈,拟出不同角度、不同光线条件(逆光、顺光、测光、补光等)下的拍摄方案,然后就毫不吝惜地猛拍一气,有时同一角度、同一方案也重复拍上好几张,然后就停下来播放,不满意的镜头当场就删,往往十去七八,只留下两三张做初选成果。然后再拍摄下一个场景,依此泡制,直至完成一个专题。一般来讲,拍上二、三百甚至四、五百个镜头也不过就留七、八十张回来。回来完后存入硬碟,再用看图软体放大播放,又删去一部分。然后用看图软体的编辑功能播放做初步图像处理,一般一是:纠正偏斜,二是:必要时加以裁切以完善构图,三是:用“自动级别”功能纠正弥补个别相片曝光上的不足。经过这道工序以后的相片就可以认为是初步成品了,再拿回到看图软体上放大播放一遍,过于平庸的再删除一次,这样每个专题也就不过剩下二、三十张甚至十几张了。 2、不要轻视对焦和测光设定这些的基本操作 对焦是摄影的最基本操作,可说是没人不会的,可是当您自检某些相片拍得不好的原因时,有时问题偏偏就出现在对焦这个环节上。如果你用的是全自动拍摄方式,请一定做好半按快门锁定焦点,否则就可能因失焦而使主题模糊。如果你用的是程序控制方式,它的特点是光圈和快门时间是相机自动选定的,而测光方式、对焦方式和白平衡条件则是可以手动选定的。这个数码摄影特有的方式和功能,光学相机是没有的,如果你不善于利用它的特点,还像全自动摄影那样对待它,就有可能弄巧成拙,反而被它拖累了。 程序控制方式下的对焦方式通常有区域对焦、重点对焦、远景对焦、近景微距对焦等好几种,重点对焦时有的还可以将对焦点改变至偏离中心的某个特定位置(相机不同会有不同的功能),所以你不能再以一成不变的简单方式来对待复杂的功能,而要善于根据不同情况应用不同的功能。譬如拍树荫下的人物,你就一定要注意采用重点测光和重(单)点对焦,否则你也很难拍出满意的作品来。 3、曝光时力求保持相机的稳定 对于新手而言,有时相片影像模糊并不是由于对焦不准,而是因为相机把持得不稳。一般情况下,对于新手来说,当曝光速度低于1/60秒时己有可能影响成像的清晰。要保持相机稳定,一是要持机姿态和力度正确,二是要按快门键的力度适当。要练出这个基本功看来似乎很简单,却非一日之功可得,有几招笨办法:其一最简单,就是给身体或手找个依靠;其二,把相机皮带挂在脖子上,把相机向前伸到皮带拉紧,就形成了3点支撑,持相机的稳定度就大大提高了。第三个办法就是脚架加快门线(线控快门触发器),不过有的相机不具备快门线接口,快门线也相当贵,相应的有效替法就是利用延时自拍功能。如果你的相机有2秒延时自拍功能就最好了,“脚架+2秒延时”就是最稳当而方便的办法。 4、不用和善用闪光灯 有的文章介绍说,美国的摄影记者无论什么时候都用闪光灯,似乎闪光灯是不可缺少的,是拍好相片不可缺少的条件。以内置闪光灯而言,功率有限,光照距离和范围较小,要想把较大范围内的景物都照到且光照均衡是不可能的,所以只适宜于在需要突出特定主题时使用,除非持的是大功率的闪光灯!第二,拿闪光灯在室内拍人物,往往影像平板、缺乏层次,或者因为光源单一而反差生硬,有时还会拍出红眼来,对于戴眼镜的朋友那就更难办了,往往拍得他两眼“银光闪闪”、漠无表情。 但是这并不说明闪光灯就没有用了(光线太差时;你当然还是非用它不可),只不过是把闪光灯的使用放到了第二位,作为一种重要的补光手段就是了。譬如说在逆光条件下或是在阴影下拍摄人物时,用闪光灯就能大大提高影像品质,有时甚至还缺它不可。在室内摄影如果光源方向太单一,造成光影奇亮奇暗时,也需要用闪光灯来补光。这一类的用处还是不少的。 5、扬长还要注意避短 数码相机的摄影快门反映比较迟钝,从按下快门到摄影启动的这段时间明显要比光学摄影长得多,所以拍摄运动中的物体时往往抓不准镜头。相机有连拍功能的、不妨用这个功能来弥补其不足。 6、给相片注入一点美学因素 两张相片拍得同样清楚,但有的作品令人感觉很美,有的却平淡无奇,这是为什么?美学修养和技巧应用不同是一个重要原因。就好像画画,有的人画得一丝不苟,却匠气十足,意境全无,只能称之为行画而入不得庙堂。有人随手浑洒,却灵气飞动,令人注目难移,击掌叹赏。所以功夫不仅在镜内,也在镜外,摄影爱好者还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美学修养。 要拍出好相片,首先要构图好。关于构图,已经有很多文章教我们如何运用黄金分割、井字格焦点等原则。在此补充一点,那就是画国画有一条原则:注重“留白”,也就是说不要把画面填得太满,这对摄影一样有用、很重要! 对于构图,有的朋友喜欢将相片拍得对称性很强。宜宁可偏移一点角度来拍摄,因为过于对称容易给人“死板”的感觉。 线条过于横平竖直容易流于刻板,要学会用另一组线条来打破主体线条的控制。 色彩的运用很重要,光线明暗及其对比是影响意境的更重要的因素。 7、善用摄影处理技术 相片拍得再好,总会有缺陷。不要紧,图像处理软件可以帮你忙。现代摄影技术包含数据获取、数据(图像)处理以及数据储存与输出3大基本环节。未经处理的图像只是一个半成品,经过图像处理并储存或输出(如列印或印刷)的才是成熟的最终产品。摄影作品的水准应当综合表现在外在摄影技术水准和室内图像处理水准两个方面上。图像处理的首要目的是提高摄影成果的还原度,并进而提高主题的艺术表现能力,所以不应加以排斥。 一般情况下,在外摄成果输入电脑以后,后制过程包括: 纠正偏斜:本来相片有点偏斜也不影响大局,甚至会另有情趣。但是除非是有意摆成某个角度的!纠正时通常以地平线或楼房等直线景物作为基准,仰拍或俯拍时平行线条会因透视原理向某点倾斜集中,这时就以相片中线为准。 裁剪画面:把它裁成比较满意的构图。一般来讲,1600x1200像素已能满足家庭应用需要了,但对于可能需要裁剪的画面,最好用更高的像素来拍摄。 调整亮度和对比度:尤其是低档相机照的相片往往感光不足,使用后的效果更为明显。包括原来就有色偏的成果,可以用“调整”项中的“红/绿/兰”功能来调节,提高相片的色彩还原度。 8、以上讲的都是方法和技巧,亦即可归入“软件”的范畴 然而物质到底是成功的保障,你技巧再高,没有一部好相机也仍然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反过来也对,“软”“硬”件是互补的,不可偏缺),所以只要经济条件允许,在完成入门锻炼之后,还是下决心升级一台高档点的相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