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高效解决问题之第一性原理
梁宁在产品30讲里提到了这么一句话:人生逻辑大于商业逻辑。这是我在2018年最喜欢的一句话,听起来像是诗与远方,但实际上蕴含深刻的哲理。人生逻辑就是一个人底层的思维方式、价值观、格局等。看一个人能走多远多高,是看他底层逻辑。在工作中起点差不多的两人,却在几年后相差甚远,其实核心差距就在于底层思维方式、格局不同。
今天主要聊聊思维方式对解决问题的一些影响,我们所谈到高效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里最重要的能力就是深度思考,洞察问题本质的能力。
如何看透问题本质:
第一性原理,跳出问题本身,回到根源
我们经常在一些会议上,会遇到有来自不同岗位的同事,有做运营的、有做产品的、有做开发测试的、也有做设计的。我们会发现会议中有的人不会提问、有的人提出问题角度仅仅站在自己的领域方面,导致多方的问题混乱陷入一个泥潭,而有这样一些人则能站在一个较高的局面提出完全不一样的角度,但却是有逻辑直击问题的核心要害,当我们解决完这个核心问题,多方矛盾自然就消除了。这就是所谓的深度思考,洞察问题本质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所看到的不是冰山一角的视角,而是全局思考下深刻察觉藏匿在冰山表面之下的问题根源。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我们一直在沿用的逻辑思维是比较思维、惯性思维、归纳思维。即别人怎么做的?同行怎么做的?我们过去怎么做的?在实际实施中依赖于别人的,过去的。并把这些作为思路的依据,形成一个错误的结论。当这种思维形成了习惯就很难跳出来思考问题的本质和根源。
举个例子:比如去年流行的c4d风格,大家都在说c4d很好很有效果,现在京东很多大厂的营销活动也在用c4d风格的设计做主视觉。那我们作为一个金融行业的设计师是否有必要花一些时间去学习?很多人的惯性思维会通过别人的(大家都在说c4d效果很好)、自己所见的现象(京东的c4d主视觉应用)作为得参数来总结出一个结论:c4d效果太棒了,我们也要学这样的风格。
我们都知道流行的反义词就是过时,具有第一性原理思考的人却能发现不一样角度:
- 1、c4d风格是否适用当下公司的定位与用户审美?
- 2、c4d风格流行起来的背景原因、未来趋势如何?
- 3、c4d风格应用的优势与不足。
第一性原理的概念是源于物理学领域,它的核心概念就是一切从头算起,不需要任何参数和假设,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再进行问题的演绎推导。
简单来说,第一性原理思维方式是用物理学的角度看问题一层层拨开事物表象,看到本质,再从本质向前推演,重新思考新的方向。事实上,在很多科学体系里都是应用第一性思维进行发散演绎,比如牛顿定律、达尔文进化论。
我们发现这些科学体系里的科学家都具有一种对规律的结果的批判思考、假设性思考,从一个已知正确的结果推出未知的抽象结果。埃隆·马斯克曾说过:“如果你真的想做一些新的东西出来,就必须依赖物理学的方法。”马斯克把他取得的成就主要归结于对“第一性原理”的运用。在Tesla早期研制电动汽车的时候,遇到了电池高成本的难题。马斯克和工程师仔细分析电池的组成,经过大量试验,将成本大幅降低。按照一些普通人的思维就是:因为它原料成本就如此、市价价格就很贵,它未来也不可能变得更便宜。
而马斯克第一原理角度进行思考:
- 1、电池组到底是由什么材料组成的?
- 2、这些电池原料的市场价格是多少?
- 3、什么原因导致到自己手中原料贵?
- 4、如何降低原料的价格?
最终,特斯拉在2013年开始自己建立了电池厂,电池的价格下降了30%了。
回到工作中,面对不同组织、行业、设计模式如何洞察问题的本质,深入理解思路?我们可以试着从第一性原理角度来整理发现新的问题:
- 1、他们为什么会做这样的设计?
- 2、基于什么前提条件做出这样设计?
- 3、面对未来变化,会有新问题产生吗?
在此,我们对之前的方案的充分理解,最终我们可能会发现,原有的解决方案面对行业、时间、技术变革已经不是最优的解决方案了。
其次,在工作中第一性原理思考,是站在对方角度理解问题的根源。比如:不久前我们收到产品一个需求在某处增加一个礼品盒样式设计,这个入口设计与我们核心功能产生了冲突,于是我们找来需求方通过一些提问,我们发现他们初衷并不是要在某处设计一个礼品盒样式,而是想提高“邀请好友”的点击量,我们回到这个需求的起点,发现banner资源位、icon扩展的设计方案可以更好帮助需求方提升点击量。
小结:从第一原理角度思考3个要点:
- 1、回归最本质最基础的状态,以此作为元点,不随意增加现有作为条件。
- 2、推演过程需要有严密的逻辑关系。
- 3、不比较同类、不参照过去。
如何培养洞察问题本质能力:
改变认知,建立思维模型
关于刻意练习的意义:改变心理表征参见《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不是机械性的重复某一个动作,而是经过年复一年的练习,已经改变了大脑中的认知行为,创建了高度专业化的心理表征。即大脑对事物的理解、记忆反应的过程。优秀的人刻意练习后形成的心理表征具有规律性的判断、预测。有助于看到问题的本质、联系。一般普通人只能看到大致表浅的联系,而大师具有精细化的意识,能够在微妙之中察觉变化与局势。因此刻意练习获取某一阶段的技能提升并不是最终目的,而是为了改变我们的认知。
关于认知
认知理解与智商并没有太多联系,而是从更多角度去理解规则、社会背景、理解所在行业,不以固有的、贴标签的形式去看待,通过事实检验。在我们过去几十年的学习里,已经形成的思维方式、习惯、成为了我们固有的认知,而拉开人和人的层次差距就是认知的差距。简单举个例子:面对同样的一个设计上的问题:标题样式不好,有的人会理解为表面原因那就随便调个别人觉得满意标题样式,这属于治标不治本的解决方案。但是另一种理解就会从使用的场景、规范统一全局角度去推演这个新标题的使用。
关于学习:建立多元思维模型通往第一性途径
很多人在业余时间大量阅读学习,非常努力,但是结果却很低效,其实,原因就在于没有运用第一性原理的思维。可能我们习惯去看别人的点评,专家的付费课程,很久之后却发现并没有记住多少。当我们潜心深入去探究学习的本质后,会发现很多事物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反而科学和生命、心理学、宇宙等知识能给予很多启示。
你们不需要了解所有的知识。只要吸取各个学科最杰出的思想就行了。——芒格
查理芒格在70多岁时候还在学习达尔文综合理论,他提出了著名的跨学科思维模型,涉及到数学、物理、生物、化学、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领域,他发现跨学科的学习能解决跨领域的问题。比如数学中的复利思维,心理学中的人类25条误判体系等。
截图自腾讯视频
在过去的学习中,我们一直在一个领域里学习,我们的与见识始终来源这一个学科。而其他领域的学科似乎离得很遥远,也没有真正兴趣去学习,这其实是认知上的误导。如果我们一生都试图用一门学科的知识来解决所遇到的问题,是根本做不到的。查理芒格一生都在用在他的多元思维模型来解决他所遇到的问题。
简而言之,我们建立多元的思维模型是学习第一性原理的途径,第一性原理是一个物理学定律,我们所学学科跨度越多,能解答的问题越多。这样学习让我们跳出思维、孤立看待问题角度,应该整体的联系看待,扩宽广度,提高高度,加深深度多角度的看到事实,反馈成自己的认知体系,变为通用的能力。
咏舍 (公众号)
作者:Hell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