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杀孙权主公怎样善用?
三国杀中最具潜力的主公
步骤/方法
- 01
【孙权】 制衡——出牌阶段,你可以弃置任意数量的牌,然后摸取等量的牌。每回合限用一次。 救援——主公技,锁定技,(其他)“吴”势力角色在你濒死状态下对你使用【桃】时,你额外回复1点体力。
- 02
孙权做主胜率高的原因: 1.孙权的单挑能力是所有三国杀武将当中最强,没有之一,恐怕不会有太多异议吧。如果说有挑战,那也只有郭嘉或可以抗衡,但别忘记做主公的孙权是多一血的。随着大家对游戏理解的深入和水平的提高,内奸的存活率越来越高,因为内奸是左右天平的唯一砝码,好的内奸能主导游戏进程,因此越来越多的游戏到最后需要主公赤膊上阵与剩下的内奸或者反贼PK。在单挑面前,刘备只有哭的份,曹操倒是很强,但是我一向认为曹操是最靠运气,最不稳定的主公,随机性太大,一向不在我的选择之列。
- 03
2.孙权的制衡技能决不只是把差的无用的牌换出去那么简单,如果只是这么用孙权,那发挥不了这个武将最大的能力。制衡也不仅仅是加强防守,关键时候博桃博+1马,或者关键时候博武器,博杀博决斗增强进攻这么简单。制衡应该是本方战略战术的有力促进者,这里有必要解释下何谓战略战术,当我讲到三国杀的战略时,一般可理解为本方集火战略,或者本方进攻防守战略。举个例子,本方队伍中可能有专门负责输出的武将(一般为吕布,貂蝉等等),也有专门负责后期的(华佗,孙尚香等等),也有厚积而后爆发的(孙尚香,黄月英等等),由此,这个时候对己方重点武将的保护,对对方重点武将的集火等等都可视之为战略,而战术的例子:可以是迅猛的进攻(不顾已方手牌数),也可以是集小胜而大胜逐步积累优势。很多游戏进程中,经常看到双方(暂且认为内奸是主公方)处于僵持状态,举个例子,僵持在华佗的生死上,一方集火华佗,一方保护,几个轮回过去华佗还是一血,一手牌,此时华佗的生死成为双方胜负的关键点。孙权的制衡能在关键时候置换关键牌打破均衡或者逆转趋势,当然其他武将也可以,比如孙尚香或郭嘉或黄月英的突然爆发破解僵局,或者反败为胜,但是孙权的更为主动。三国杀这个游戏好玩的原因之一,就是足够复杂,战场形式瞬息万变,我们打80分,可能摸完牌就大概知道此副牌能不能赢,因此少了很多乐趣。但三国杀不是,很多时候一个决定,一次出牌可能就葬送了好局,没有绝对能赢的出牌,但是有更好或者赢的概率最大的出牌。(顺便提一下,在少数情况下,摸完武将,表完身份,看看武将组合就知道99.99%不可战胜。)因此三国杀这个游戏对玩家来说很多时候需要权衡,很多人左思考右思考是有原因的(顺便提一下,我特别喜欢那些打得又快又好的玩家,比如我自己,呵呵)。而孙权的武将技能就叫做制衡!真正体现了这个游戏的精髓。孙权虽然没有抽牌分牌技能,但是如果制衡用得好,具有很高的控制战局的能力和独一无二的主动把握机会的能力。
- 04
3.孙权的配合也不是想想中那么弱,虽然比不上刘备,曹操那么常用,但关键时候能起关键作用,救援的一血两桃在特定情况下还有特定配合。比如孙权和小乔,小乔在手里握有桃和其他红桃的时候,可以天香给孙权,不仅让其摸很多牌,还可以加两血,赚大发了。比如孙权下家是一家吴国的忠臣,一血的孙权可以开五谷,并将桃留给下家。网上广为流传的孙权与周瑜的一桃三血也可以视为经典。孙权和刘备的配合更是天下无双,多么切合历史!
- 05
孙权该如何制衡 前面提到孙权制衡是战略战术的推动者。那到底该如何制衡?制衡很简单,不就是换好牌吗?但是关键在于什么是好牌,什么是最好的牌?要不要去博取最好的牌?首先我们来定义好牌,桃是好牌吗?很多人眼里是绝对的好牌,只要有桃就拽在手里,舍不得放下去制衡。但是桃只是在大多数情况是好牌,少数情况下不是,如果对方有摸你牌的人,比如张辽比如司马懿,比如有着明的顺手牵羊的下家,桃就不是好牌了。而且当你满血但需要一张关键牌的时候,桃也不是好牌,而是博取那些关键牌的一个机会。你可以说应该未雨绸缪,手里常备着桃,缸里有粮,冰箱里有牛奶,心里不慌,那我无法反驳,我手里没有计算器无法计算出满血情况下置换掉桃和不置换掉胜利的概率,但对我来说,基于我简单的数学估算,我觉得桃在很多情况下应该置换掉博取更好的牌。乐不思蜀是好牌吗?乐不思蜀在绝大部分情况下是非常好的牌,能起到非常大的战术作用,是几乎所有武将(比如吕蒙不太怕)最头疼的牌,多少猛人死于乐不思蜀,多少战局因乐不思蜀而改变。手里握着乐不思蜀只有在极少数情况下需要换掉,否则就贴到最需要它的那个人面前吧。说了这么多,就是想说好牌的定义取决于战场的形势,游戏的进程,不同时刻好牌的定义不一样,所以玩孙权考验你的权衡能力。因为战场的Snapshot太多了,我没法一一枚举,但是可以除了前面的桃和乐不思蜀之外还可以举几个例子来启发思路,比如过河拆桥,是好牌吗?当对方手牌很多的时候,过河拆桥我通常是不会打出去的,尤其在第一个回合,拆某人一张牌意义不大,上手四张牌,很多情况他们用不完,需要弃牌,而对于自己则是置换的一次机会,估算下机会成本与收益吧,不难吧,大脑每秒十次可以算出来吧。但过河拆桥在某些情况下又是关键的牌,不仅要用掉,而且在没有的时候要倾巢而出博取一张,比如对方集火己方某人时,应该博过河拆桥来拆掉对手某人的攻击距离,破坏他们的集火战略。又比如已方一血的下家华佗一把牌被乐不思蜀了,你手里一把牌满血,还犹豫什么,全部下去博取过河拆桥,无懈可击,顺手牵羊,无中生有。那顺手牵羊呢,当然是先对对手使用再置换了。那么AOE呢,用之前对己方手里的牌和血量以及对方手里的牌和血量做个简单的分析吧。例子实在举不胜举,最后强调一下,什么是好牌取决于你的战场分析
- 06
前面定义了什么是好牌,现在谈谈如何置换,那我手里一把好牌,确实是好牌,但还有更需要更关键的牌,比如我要对对方一血但距离不够需要的反贼进行一到两滴输出,一举消灭一个,但我手里又有桃,等着救我方一血的武将,改如何?一般来说,我会做一个简单的估算,这需要你记住一副牌有多少桃,多少酒,多少杀,多少各类锦囊,装备,已经出过的牌和牌堆剩下的牌来估算一下摸到你需要的牌的概率,因此孙权的技能是容易理解容易上手的,但玩得好又最挑战难度的。见过许多人玩孙权很小心翼翼,只置换一些暂时很没用的牌,比如闪电,五谷,多余的装备之类,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在需要杀的时候总是捏着一张杀不肯置换,拜托,知道一副牌有多少张杀吗,最不缺的杀,一把牌(三张牌或以上)撒下去,还怕没杀(当然,极端情况下,也可能没有,但是建议你那天不要玩三国杀去买彩票),而如果你不撒,你就少了一个置换的机会。当你血量较多,对方也没有集火你的时候,桃也是差不多的道理,虽然不多,但你暂时并不需要。因此我玩孙权的时候,喜欢大把大把地扔牌,大把大把地摸牌,绝不仅仅是爽,酷,表演(当然,感觉的确很爽,而且谁不喜欢表演呢?不是吗,这也是我喜欢玩孙权的一个原因),这是战战略战术的需要。我可以玩华佗,牺牲个人进攻欲望,为队友服务,也可以玩孙权,成为队中进攻核心和战略战术的推进者,最重要是为了胜利。
- 07
几个制衡的小技巧值得一提:摆下装备,等于多持有手牌。永不用一张装备替换另一张装备,很多人扔掉一把刀换另外一把刀,多浪费啊,我也常犯这种错误,哎呀,心疼,平白无故损失一张牌,应该先置换掉,然后摆下另一张装备。铁索连环不要急着换,先重置,再置换,这样等于多一次机会。无中生有先用掉,再置换。大部分情况下,先置换,再出牌,除非可以十足把握杀死一个反贼拿三张牌。白银狮子是好东西,置换可以加一血。另外一个就是上手+1马,第一个回合,博+1吗能起到很好的战略作用,如果有,我一般摆下,再置换,如果没有,除了八卦阵之外的所有牌(无中生有先用掉)全部置换,哪怕是桃,其实这里的核心原则就是主公一上来尽可能应该防守。而主公上来摆下+1马的好处是,第一回合判断身份的链条失效(基本上,主公下家搞主公认为是反贼,不搞认为是内奸或者忠臣,下下家则根据下家的决策来行动,以此类推身份)。明身份对反贼来说十分重要,反贼最重要的是齐心协力,在判断好身份以后,制定战略,一起集火主公或者忠臣,身份不明的话,后面的反贼就很难做出决策,结果在前几个轮回乱作一团,甚至陷入互相残杀,这种局面主公最开心,虽然可能导致忠臣也伤血,但是己方至少主公是满血满手牌,而且对孙权来说,可以在前几个回合完成很多置换,摆下装备,做好战术准备。在乱局之下,主公根本不需要过于出击,平衡好每个人的血量和实力就可以了。局面乱对反贼不好的原因还在于忠臣的信息量是大于主公的,因为主公的身份是明的,忠臣(尤其是六人局)知道自己的队友是谁,反贼不知道。一开始玩三国杀的时候,我们都喜欢装,喜欢让别人不知道自己是谁,初期玩家甚至出现主公手刃忠臣的情况,但如果玩久了,就不要对反贼装忠去赢得胜利抱以任何幻想了。反贼的战略就应该是迅速表明身份,迅速通过出牌来阐明自己的意图,判断队友出牌来取得一致,形成统一策略。而孙权的+1马就是去拖延时间,破坏反贼抱团的战略目的。
- 08
结束语: 虽然本篇讲的是作为主公的孙权,但是很多东西对于内奸孙权和反贼孙权和忠臣孙权也是适用的。此外我觉得孙权做内奸也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做反贼或忠臣则有比他更好的选择有很多。